【地评线】东湖评论: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还得打好温情牌

大学生创业 2022年05月18日 浏览(3160)
简介: 毕业于同济大学的90后夫妻柯嘉华、周晰,放弃大都市优越的环境,回到大山深处带领乡亲们生态种植,共同致富。近年来,在国家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大环境下,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跟柯嘉华、周晰一样,选择回乡创业。如


毕业于同济大学的90后夫妻柯嘉华、周晰,放弃大都市优越的环境,回到大山深处带领乡亲们生态种植,共同致富。近年来,在国家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大环境下,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跟柯嘉华、周晰一样,选择回乡创业。如何让这些大学生“回得来”“留得住”“发展好”,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新生力量,除了提供政策支持,还需打好“温情牌”。

当前的大学生创业,虽然有国家政策鼓励,但缺乏配套措施。譬如,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,但贷款额度小,通常为2万至5万元,办理周期长。有的政策门槛高,要求大学生提供担保人,有的需要先办理《就业失业登记证》才能申请,不能解决创业大学生的实际困难。天津大学的调研显示,天津市高校中47%的学生对创业登记流程不了解,另有34%认为审批过程太复杂。带着温情解决大学生的创业难题,才能切实为大学生创业减轻包袱,打通创业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譬如,阿坝县积极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,共青团系统专门设立了100万扶持资金。县委、县政府全力落实“双创”政策,帮助解决贷款困难。2016年以来,先后吸引了近200名大学生返乡创业,产生了菜籽油加工、藏香猪养殖加工等众多龙头企业,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。

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,由于长期生活在校园,“一有三无”是对他们较为贴切的形容。即“有知识”,经过大学的系统学习已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储备,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,这种知识可能内化为能力,外化为创造。但是他们“无资金”“无经验”“无人脉”,对市场缺乏了解,市场开拓、企业运营等对他们来说,都是全新的挑战,很容易陷入“眼高手低”“纸上谈兵”的误区。带着温情解决大学生创业路上的困难,显得尤为重要。开江县大学生毛和忠毕业后返乡,租来10多亩稻田养水蛭,却因技术问题遭遇挫败。开江县政府部门积极伸出援手为其提供15万元的两年免息贷款,积极推荐其参加创业培训,同时搭建供销平台。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不仅毛和忠创业成功,还吸引了更多的大学生返乡创业,形成了“创业带就业的倍增效应”,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。

“国以才立,政以才治,业以才兴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,“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。”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,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当之无愧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。不仅要给予资金、技术支持,留住他们的“人”,更要用温情留住他们的“心”。譬如,江西始终做到礼遇人才,为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“保姆式”“店小二式”服务,为“高端人才”提供“一对一”“定制化”服务,大力解决人才住房、医疗、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。2017年3月,时任省长刘奇亲自给格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奉向东打去电话,关心询问其创业困难,并及时解决了融资难题。雪中送炭的关怀让奉向东毕生难忘,下定决心留在江西更好地发展,为江西经济建设贡献力量。“士为知己者搏”,饱含温情的服务,一定让人才近悦远来,迸发出创新创业不竭动力。

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,大学生是助推农业现代化、产业现代化,延长农产品价值链条,提升农村文化品位的重要力量。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返乡创业,当地政府应该做足功课。除了政策刚需,还有必要用真心、付真情。转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的“单向”局面,吸引越来越多“走出去”的大学生“走回来”,汇聚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,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引擎。

稿源:荆楚网

作者:胡平先(湖北宜昌)

【纠错】编辑:伍佳佳


(责任编辑:admin)

本文标签: 东湖   回乡   温情  
最近发表
随机文章
网站分类
标签列表
返回顶部